文学与人生

来源:生命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002年2月第18卷第1期陕西教育学院学报ofshaall)【iInstituteofEducationFeb.2002Vbl-18No.1Jo啪al文学与人生

2002年2月第18卷第1期陕西教育学院学报ofshaall)【iInstituteofEducationFeb.2002Vbl-18No.1Jo啪al文学与人生李天芳(陕西省文联,陕西西安710002)我喜欢和年轻人一起探讨问题,尤其是师范院校,特别是中文系。这可能因为我本人是师范大学中文系的毕业生,工作之后,又首先在师范院校任教。和大家一样,也是文学青年,不同的是,我是三十年前的文学青年,各位却正当其时,一个划时代的新世纪开端的文学青年。人都说中文系学生,没有不做作家梦的,的确如此。我大学毕业时,在同级三百多同学中,拿了一份状元成绩,专业课门门五分,加之又生在城市,长在城市,所有同学都猜测我会留在学校和城市。但在严酷的阶级路线下,没有公平竞争的权力,不由分说,我被派发到偏远的陕北。我之所以没有闹情绪,没有觉得这是天大的委屈和不公,我想,除了革命道理和青春热情之外,私下我还揣藏着一个文学梦。我以为陕北那块土地,有诗、有歌、有信天游,有无尽的生活故事和传奇人物,总之,有丰厚的文学土壤。依照那个时期的理解,文学理想是不可能在水泥地和都市的高楼大厦之间开花结果的。胡风的处处有生活,早已被批得体无完肤。虽然我们对文学与生活关系的理解,不无偏颇狭隘之处,但这却支持了我以一种平衡的心态,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到一个比较艰苦的地方去。说来无巧不成章。在我到延安从教不久,中国文艺界面临一件大事:最高领袖对它的现状极为不满,并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文化部被指责为是“死人部”、“洋人部”、“才子佳人部”……在一个阶级斗争之弦紧绷、整个社会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代,如此激烈的批评无异于当头棒杀,文艺界如惊弓之鸟,蒙头转向,唯一能做的就是赶快扭转办刊方向,面向基层,面向青年,面向不知名的小人物。记得那年五月,《人民文学》派编辑专程来延安组稿。作为全国最高权威的文学期刊,一向以文坛名将和泰斗为主要对象,到山沟里向无名作者组稿之事,极为罕见。他们拟在七月号发一组特写散文专辑,题为“井岗山高,延河水长”。延安当时已有一批由记者、教师、文化馆业务员组成的业余作者群,我因刚刚分配到这里,尚未进入这个文艺圈,只因我的教研组长和我先生受邀参加了人民文学的约稿会,他们将这个好消息转达给我,让我也写一篇试试。我未置可否,因为还不能保证能否写出。只是在夜深人静学生就寝以后,将门关好,悄悄提笔。所以这样秘密,是怕领导和同事知道,扣一个只专不红或专业思想不稳的大帽子。经过一夜辛苦,一篇叫做《枣》的散文一气呵成,虽然不过二千余字,但写出我初到延安的新鲜感受。稿子由教研组长转交给北京的编辑,他看到这篇未预约的来稿,深感意外和高兴,立即和其它稿件一起寄往北京。一个月后,收到薄薄一信,它被总编采用,并被列为特辑头条。遗憾的是,教研组长收到厚厚一信,稿件被退了。事后,我才知道,在北京人民文学编辑部,负责处理这组稿件的,是我所崇敬的作家沈从文的夫人张兆和女士,而负责总审的是大名鼎鼎的儿童文学作家严文井先生。严文井说,没想到陕北还有这么一个作者!本期《人民文学》出刊后,在全国引起广泛注意和很收稿日期:2001—12—25作者简介:李天芳,西安市人,中国作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文联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多所大学兼职教授。著有长篇小说《月亮的环形山》、中短篇小说集《爱的未知数》、散文小说集《秘密》、散文集《种一片太阳花》等十余种。作品获数十项文学奖并被大中小学统编教材长期采用。本文是作者在陕西教育学院中文系的演讲。37万 方数据大反响,人民文学出版社立刻汇集出书,中央广播电台选播并作为保留节目。在整个过程中,老一代编辑所表现出的职业道德、正直品格以及对名不见经传的基层作者的关切和热忱,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为我日后当编辑树立了榜样。他们的品格和精神与现在某些编辑公然利用发稿向未成名作者要钱要物,动辙成千上万的行径,形成天壤之别。那时的环境,不允许有个人爱好,业余兴趣,更不要说个性的张扬了。我初写文章,时时感到周围的压力,虽在业余时间写作,也不敢理直气壮,不好意思用真名,署名“李子”。以致后来,本省和外地刊物约稿寄信都用这个名字。这就是我的散文处女作诞生的过程。看起来它很偶然,很顺利,但实际上,我因为从小就迷恋文学,早为这一天做了准备。有了准备,机遇来了才可能利用它,否则,再好的机会,也会与你擦肩而过。如实地说,我的母校让我离开城市去陕北,并非让我去当作家的。那是因为当时执行的阶级路线,出身不好,成绩再好也不行,必须到偏远的地方去。记得我临毕业时,有些教授要让我留校当助教,我毕业实习过的师大附中,曾专程派人去要我留在附中。因为我学业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年近七旬的系主任,亲自跑到教室找我,要我离校前一定将自己的学习经验总结出来留下。我虽然是对政治一窍不通的单纯学子,但也对系主任的不识时务感到惊讶。政治空气日益紧张,他居然还要一个学生的什么学习经验,它有什么用?真是可爱的教授,天真的老头!但系主任对教育事业至诚至爱的精神令我感动和难忘。回顾这一切,并非对往昔还有什么怨言,而是觉得人的命运里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似乎有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轨迹。“福祸相倚”的古老哲学,至今贯穿在我们的生活故事里。日本作家池田大作说,“受迫害者成伟人”,生活里受到的挫折、困难、歧视、误解,事中,会让你伤心、沮丧;过后,它就成为你的阅历,你的体验,不知不觉中变成你的滋养。在我毕业时,阶级路线统治一切,事事浸透了对一部分出身不好的学生的政治歧视,面临分配,学生绝无发言权。即使这样,师大中文系还是对我这个学习成绩一直不错的学生以应有的关照,我被被例地直接由大学分配至全省重点延安中学。记得,宣布方案时,同级三百多学生,莫不惊讶,认识不认识的全都扭过头来看我。那一刻,多少感到些欣慰和骄傲。大出所料的是学校的苦心并未得到回报,延安中学拒绝女生,他们要男学生。要和已经分到延安师范的一个男同学交换,而那个人恰恰是我的同窗,后来又成为我的丈夫的人。延中不要我,延师更不要。为争一个男生,两校领导,怒气冲冲,多有不欢,弄得我尴尬极了。打破僵局的还是地区文教局,他们大光其火,威胁说,谁不肯要,以后再也不分大学生给这个学校了。这样,师范学校勉勉强强,用一辆专车——毛驴拉拉车将我接走,但校长言明,给我一周时间准备,他要亲自听我讲第一节课,好则留,不好则走人,没得商量。当然,我以后并没有走人,我留下来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举办过无数次观摩教学,乃至首次访问延安的美国学者,也来学校听课。这些汉学家曾为中国乒乓球队访美作过翻译,在美国是汉语的教授或汉语研究生,在听我讲了《鸿门宴》后,兴奋异常,回去后写了许多文章,这在延安当属首次。师范的校长说,幸亏文教局给我们分来一个女生!延中的校长说,真后悔我们将女生换给了人家!这一段经历,成为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月亮的环形山》的内容(作家出版社出版,获“双五”文学最佳作品奖)。命运确实有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仿佛自有一条轨迹,又常常阴错阳差,歪打正着。你在此处压住它,它在彼处冒出来。当代科学研究(包括生命科学)中,许多重大发明和发现,都是在偶然之中,在无心插花之时,惊现成果的。人生也是如此,在无序中有序,在有序中无序。因此,生活中但凡遇到的坏事,不顺畅不愉快的事,请你不要拒绝,失意并非全是坏事,将它作为一种过程去体验去经历,你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而且,只要你的内心是健康的,积极乐观的,人生就会向好的方向转化。我个人的写作,从小说到散文,从短篇到长篇,也有几百万字,获各类文学奖十余种,不少散文作品长期收入小学、中学、大学教材,大家熟悉的《打碗碗花》《种一片太阳花》《赶花》《呼唤》《背诵》等除正式教材外,先后被二十多个省市新闻、函授讲习班采用,我想没有这段经历,这段体验,是不会有这些作品的。1999年全国书展在西安举办,我和几位女作家签名售书。有个记者问我:李老师,咱们省文学事业是否38万 方数据后继有人?他所以这样问,是为文学的现状担忧。在当前情况下,是否有人愿意为这文学去努力?是否还有人去做文学梦?是否愿意为这艰难的事业付出青春和生命?无须讳言,文学现状不大乐观,比起20年前,她显得清冷而寂寞,处在一种难言的低潮之中。改革开放之初,新时期文学,无疑是一次大爆发大繁荣。那时,好刊物好作品层出不穷。一篇小说,一首诗,受到全国人的关注,亿万人同读一部作品,同为一个主人公的不幸落泪和感叹。因一个短篇、一首小诗而红遍神州的作家并非个别。陕西现在活跃文坛的中青年作家,大都是那时起步和成长起来的。至于文学期刊,恐怕是开国以来种类最繁多,销量订户最多的时期。受到欢迎的刊物,一发就是几十万、一二百万册。现在的文学刊物,多则几万,少则几千,甚至几百册。要是实行破产法,恐怕早就破产了。因为还有一点事业经费,否则一天都撑不下去。造成这种局面,有客观原因,也有文学自身原因。从自身讲,有些文化人,沉浸在安逸小康的生活中,享受着改革带来的好处,日子过得滋滋润润;或者热心于在社交活动,在穿梭往来中,安享名利地位带来的虚荣和满足。总之,远不像过去那样关注现实生活、社会发展和人民疾苦痛痒了。作家与现实与群众,都有些隔膜,作为精神先锋的责任感比过去淡漠了。比起生活,文学多少显得苍白。从客观上讲,社会进入转型期,进入市场经济,开始以经济为中心的竞争。这就意味着,在计划经济下那中低水平的包干模式,逐渐消解,个人负担加重,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每个人的生存、教育、养老、病死基本上要靠自己解决。八十年代,人们热心和关注文学,以此作为对文革的清算和渲泄并期待新生活。新生活来了,同时又带来了一大堆新问题。加之,现实生活的变化,带来群体观念的变化,以金钱评估人的价值观占主导地位,所以每个人都慌慌忙忙加入赚钱的队列,无暇他顾。毕竟生存第一,物质第一。不少文化人对此不满,但我认为可以理解,不能一味责怪大家,责怪普通老百姓。中国人穷的日子太长了,穷怕了,现在懂得钱的重要,是中国人一大进步。何况过去不用操心的事,现在都得自己解决。所以,现时文学不成为社会热点,进入边缘。或许这也是正常的。现在,各行各业都在调整、改制、重组,机制变化最慢最小的还是文化界文学界,基本上依照原来的体制在运行。这个制度是沿袭苏联的。苏联一夜瓦解,人们措手不及,作家们有种树倒猢狲散的悲凉。看外电的报道,中国作家都会产生惺惺惜惺惺之感。记得那时路遥还活着,一天夜里在我家书房一边聊天,一边看电视。电视上有莫斯科艺术家在地铁卖艺的镜头,路遥认真地说:这事要发生在中国,不定咱们也得流落街头去卖艺,我什么都不会,妈的,卖什么?我开玩笑说:来段陕北说书!中国没有发生苏联的事,但从长远说,从宏观上说,现在的作家体制非改不可。改革势在必行,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想,经济转型,进入市场,进入国际游戏规则,工人、农民都不能由国家包了,出版、教育、体育、娱乐都已产业化,作家为何让人包,让人养?全世界实行工资制的作家除中国外,只剩几个国家了(越南、朝鲜、古巴),总有一天,中国作家也会成为文化个体户,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职业者。你要当作家,就得靠写书养活自己,如果你无法养活自己,那你就得兼职,当教授、编辑,或者去做生意,推销员,也无不可。不管脑力体力,都是天经地义,自然而然的,既无人笑话你,也无人同情你。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就是这样做的。他们的作家协会,是真正的民间团体,一个国家,一个城市,就有若干个,国家不给你拨款,由着你们自己想办法,自己去折腾,根本没有国家拨款、发工资这一说。我想,总有一天,中国最终要与世界接轨。作家要有一点前瞻性、预见性,对自己、对社会,都提个醒儿,并早做准备。不能因为身在其中,或利害攸关就目光短浅。几年前,和德国作家座谈时,他们曾提出有关机制的问题,我坦率地谈出上述看法,我说,因为这样,中国作家面临着挑战,也面临着机遇。当然,坦诚相言,一向易于被人误会,但我无意针对任何个人或部门,我是从宏观讲,从长远讲。正是因为这样,在那次座谈会后,一位德国女作家专程过来与我握手拥抱,虽无翻译在场,但她传达的意思很明白。有时候,理解和共鸣,反而产生在遥远或者与你迥然有异的人群中。我个人的看法是,作为作家,起码应有独立思考的精神,有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有前瞻性目光,在表述自己时,要么不谈,要么就谈自己真实的看法和感受。还有一次,与台湾几位作家座谈,谈的是两岸文化交流、现状和互补,省宣传部主管文艺的部长在座,我39万 方数据依然畅所欲言地谈了我的看法,事后,台湾知名作家和画家刘镛先生,十分惊讶,并在全国各地逢人就说,陕西座谈会的发言,是他在大陆从未有过的坦诚,官员在座也无妨。我对他说,你低估大陆了,毕竟社会在进步,开放度和透明度在逐日增加。尽管由于各种因素,文学本身处于艰难时期,但她与宗教、哲学、历史、艺术,均属精神范畴,是任何国家民族都离不开的。没有她,虽然饿不死人,但会得精神贫血症,萎缩症。随着物质文明的更加发展,人们对精神食粮的需求,会更多更高。从个人来说,不管文学处于什么状态,景气或不景气,总有一些人痴迷于文学,执著于文学,这是他们的兴趣所在,也是他们的生存方式。所以当有人问我,文学是否后继有人时,我回答,一定有,因为总会有扑灯的蛾子!对于蛾子说来,虽然灯光如豆,但在其心中,那是长明灯,是太阳!今天中文系的学生,不一定人人都做作家梦,但我仍希望大家珍惜高等教育的机会,好好学习汉语言文学。它是世界上最美妙、最精当的语言文字之一。优秀的文学作品,会滋润你的精神,开阔你的视野,你可以与古今中外无数大师伟人沟通和对话,从而培育你的是非感正义感,对人的关爱和同情心,尤其是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和同情。一个不言而喻的事实是,今天的年轻人比起父母辈来说,社会进步,物质文明的享受都不可比拟了,其条件好得多,丰富得多。上代人常常提说往事,不堪回首。但我并不认为,现在的青少年,就没有烦恼,没有痛苦。有人说,富裕的烦恼,比贫穷的烦恼更痛苦、更复杂、更难化解。比如,现在社会宽松了,政治歧视和压力小了,但却有经济的压力,升学的压力,求职和发展的压力。而每个人的起点不同,竞争也不会完全公平。就拿经济来说,大部分同学出身普通之家,父母并非高官厚禄者,也不是一夜暴富者,所以上学读书,尤其上大学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至于性别歧视、学历歧视、地域歧视,在现实中总会存在的。总之,你们还是过渡代,旧秩序的包袱,新事物的无序,都要在你们身上体现和承受。更明白地说,旧体系的好处,你们没有享受到,新体系的优越还未健全。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我们的青少年,在精神上更坚强、更清醒、更有力,所有的困难,最终还需要你去克服,所以有必要建立自我激励体制、自我保护体制、自我更新体制。我希望各位:1.立大目标,有大追求。在座各位是学教育学中文的,将来大多数人要当教师、教授、学者,也可能是管理者、领导者,总之,你们必然以知识为资本,服务社会,贡献社会。若将一个国家比做集团公司,你们将带着知识的股份,去人股去上市。要高瞻远瞩地看到这一点。你们会亲身经历,中国经济迈上一个大台阶,中国教育迈上一个大台阶,真正走向繁荣,真正与国际接轨。一个人青年时期的成长,恰好与他的国家繁荣发展同步,没有比这更幸运的事了。青年时期,尤其大学阶段,是发现自我,寻找自我的时期,你要确定扮演一个什么角色,要立大目标,有大理想。这些话现在不大说了,好像_说就是吹牛,就是假大空。非也。不管任何时代,任何国家,凡是有成就者,一定是有大志的人,而无论哪个国家,哪个社会,都会鼓励青年人有目标有雄心有追求。过去将有雄心的人说成个人主义,现在又从另一面忽视它,这是不对的。当然,目标未必越大越好,关键在于适合自己的情况,成为你希望成为的人。不妨将目标和理想立得稍高一些。取乎上,得乎中;取乎中只能得之下了。相信若干年后,你们中间一定会有了不起的人物产生,如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等。如果那时,你说,李老师,某年某月某日,听了你的讲座,我才暗下决心,攀登高峰的,我将感到无限欣慰。2.要培养自己不怕失败,不怕困难与挫折的精神,以及永不气馁永不灰心的执著。我在瑞士访问时,曾听说亿万富翁的女儿,乘私家飞机赴美旅游,回来后开天然气自杀了。原因是对感情生活失望,觉得追求她的人,似乎都不是爱她,而是爱她爸爸的财富。可见,穷有穷的难,富有富的苦。生活里永远有解不开的疙瘩,它是永恒的,消灭不了。再发达的国家,再完善的制度,也不能保证每个个体生命永远一帆风顺,万事如意。何况,我们正处在一个变革和发展的国度里,在你求知创业和发展的过程中,难免有挫折、有障碍、有失败,对于这一切,你要有充分的精神准备。现实生活还远没有达到事事公正,处处平等那一步。可惜的是一40万 方数据部分青少年学子,精神上过分脆弱,抵挡和对应的准备不足。当然,这不能只怪大家。我们的学校,精力都集中在传授课本知识,忙于对付各种升学、考试,无暇它顾,忽略了人生大理的传播。中国的家长,更不善于向下一代传授人生经验,特别是失败的经验,不善于将自己酸甜苦辣的世间体验,变为财富变为遗产,传之后代。有人甚至对这一切讳莫如深,在小辈面前,只字不提。这样,我们的青少年就缺少从各个侧面感知生活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十年前,美国湖人队球星约翰逊艾检呈阳性,人人都说他完了,但约翰逊勇敢地承认了这一现实,向新闻界和整个世界发布这一消息。然后,下决心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调整心态,积极锻炼。十年后,疾病不仅没有夺走他的生命,他还在人生赛场上大有作为,成为拥有百万资产的商业帝国的领导者管理者。我国知名作家史铁生,少小去延安插队,二十岁双腿瘫痪,受尽折磨,几次想自杀,但终于振作起来,写出一篇篇佳作,成为不可多得的知名作家。就是说,你的一生中,什么事都会发生和碰到。穷而不怨,富而不骄。要有一颗坚韧的心,豁达而开朗的胸怀,挫折和阻力就会被你吓走,成功就会亲近你。3.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21世纪终身受教育将是一个特点,据预测,未来的青年一生要换五种职业。如何补充提高自己?只有学习,受教育。外国人到老年还可以上大学,读博士,七八十岁都可以,只要你愿意。那样的美景离我们还很远。我们能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至今还是少数(1978年占1.4%,现为11%,“十五”以后为15%),怎么办?只有养成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要有求知欲望。中国人说人过三十不学艺;外国人说人生七十才开始。后者是否太乐观了?但前者又太疲软了。三十就不学艺,以后的日子干什么?难道天天打麻将,跳中老年迪斯科,没完没了做气功,打太极拳?愈演愈烈,全国城乡一片麻将声,已到登峰造极地步,实在令人厌倦和担忧。除了知识技能之外,还要善于学习别人的优长。所谓木桶理论,就是要有智慧发现自己的短处,予以弥补。在东京街头,看见那些招牌,满是缺胳膊少腿的汉字,那是拿我们的文字为他所用。日本人多少东西都是学习中国的,版权属中国,他们不出版费只管用。但你不得不承认,日本人有个大本事,眼睛盯着世界,有什么好东西,总被他一把拿过去,学到手,不仅成了他自己的,最终还要超过你,比你做得更好。这一点,已变为日本的民族性格,一种思维方式。他才不管你有什么短处,缺点是你的事,他没有兴趣管。但是我们中国人却恰恰相反,喜欢盯住别人的缺点,唯缺点是问,想把每个人都变成完人。家长对子女,教师对学生,领导对下级,社会对大众,几十年来,总在批判、改造、斗争,但收效甚微。人与人之间充满了隔膜和怨恨,不团结闹矛盾,无完无了。我们可否向日本人那样,改变一下思维方式,与其抓住别人的缺点不放,不如开启他的优点,学习他的优点。人人都在学习别人优长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给予弥补和提高,不是皆大欢喜?不是更有成效?我认为,这是关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否真正团结,真正强大,真正受人尊重的大事情。4.对自己更有信心并学会乐观人生。崇拜和仰慕伟人、名人,天才,这是人之常情,尤其在青少年时代,为自己寻找楷模和榜样,当然不错。但如果崇拜到痴迷疯狂不顾一切的程度,那就麻烦了,很容易迷失自己。崇拜他人,更要关注自己,因为你也是明星,未来之星,明日之星。日本研究生命科学的专家村上和雄说,出生在这个世界成为人,就是奇迹。生存下来,更是奇迹中的奇迹。在每个人身上,遗传基因存在着30亿个信息,如果自由操纵它们的话,任何事都可变为现实。但为什么不能按自己的心愿开启?同样,人的脑细胞有150亿个,实际利用的却只有区区百分之几,实际开启的脑细胞比沉睡闭合状态的细胞少得多。为什么这么多不起作用?科学家将研究焦点转向人的心理,认为关键在于人的思想。比如说,当你越注意和仰慕别人那颗“星”,你自己智慧细胞的闭合就越多。当你认为别人能做到的,你也能做到;他有他的舞台,你有你的位置,那么你的脑细胞就会激发调动得更多,更有成功的可能。常听人说,本来如何如何,可惜我运气不好,命运不济。运气肯定是存在的,但不可太相信它。台湾首富王永庆曾祖父去世时埋在湖边,墓穴经风水名师指点,成“玉猴抱金瓜”状,人传猴形子孙,富可敌国。但王永庆从不在人前谈命运之事,也从不看面相。他说,前边的命运我已知道了,后边的正按着我的想法去实现。他还说,运气,就是机会来临时,你已做好了准备。所以我要告诉大家,成功的关键,在于一己的努力。衷心祝愿大家有一个成功的人生![责任编辑李玉英]41万 方数据

文章来源:《生命科学》 网址: http://www.smkxzz.cn/qikandaodu/2020/1025/460.html



上一篇:谢客老师(短篇小说)
下一篇:一个与蒙昧纠缠的人

生命科学投稿 | 生命科学编辑部| 生命科学版面费 | 生命科学论文发表 | 生命科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生命科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