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师院系巡礼|方寸天地之间,探索自然的奥秘

来源:生命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5-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张国一(第一行左二) 学院立足省内,对标全国,放眼全球,已建成从本科到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植物与动物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拥有1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生物科

张国一(第一行左二)

学院立足省内,对标全国,放眼全球,已建成从本科到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植物与动物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拥有1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生物科学)、1个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生物技术)、1个山东省一流学科(生物学)、2个山东省重点学科(植物学和动物学)、1个国家一类特色专业(生物科学)。建有1支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细胞结构与功能团队),1个山东省细胞生物学协同创新中心。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生物学学科被评为“B-”类,位列省属高校首位,学院正在源源不断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输送优质的生命科学人才。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宝山教授

国际交流

1.国际化视野:本科生有大量机会到境外访问、交流、实习,如寒暑假有赴日对外交流项目,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英国阿伯丁大学等合作开展了双学士学位项目等。学院也频繁邀请国际知名学者来校交流,使学生有大量机会与国际同行近距离接触。目前有10名留学生在院内学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1.依托一流课程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是生命科学与技术的新时代。学院正在加快成长步伐,注重内涵式发展,正在致力于建设成为生命科学领域具有独特风格与一流科学研究水平的人才培养基地,不断提升在国内外同行中的地位。我们诚挚、热情地欢迎各位同学加入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让我们携手同行,共同努力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4.全面提升,致力于培养优秀的生命科学人才

学院风采

学生参加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获奖

3.海外交流:学院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英国阿伯丁大学等开展合作交流项目,进行联合培养。本科生有机会在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地参加学习和毕业设计;全额资助本科生参加本行业的境外国际会议。

学生在进行实验

学院始终坚持以生为本,重视一流课程建设,建设了多门线上课程及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中学生物学教学法》《普通动物学》《微生物学》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9门课程入选山东省一流课程。注重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开展了以小班研讨为特色的“小班课教学”,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向“启发式的讲授、批判式的讨论”转变;开设了多门双语讲授的专业课程;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大幅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本科教学始终走在学校前列,连续多年被评为本科教学工作先进单位。

教学科研成果

人才培养

2.国际化师资和课程:25%以上的老师有1年以上的海外经历,开阔的国际视野为培养本科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科和研究生均开设了系列英文课程、双语课程,学生们能足不出户享受国际化课程体验。

学院大型仪器平台

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前身是山东师范学院博物系与原齐鲁大学生物学系,是1950年建校之初最早成立的6个系科之一。作为山东师范大学主要院系之一,学院长期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的中学生物学师资;长期致力于培养从事生命科学创新研究和生物技术开发的专业人才;长期致力于培养现代应用型食品科学与工程人才。

近五年,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研究课题70余项,省部级科研课题60余项,发表SCI学术论文400余篇。学院出版著作30余部,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山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20余项。

师资队伍

刘真和克隆猴

历史沿革及发展现状

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何洪彬教授

学院定期举办现代生物学专题讲座和研究生论坛,邀请国内外的知名学者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及时介绍生物学的最新进展和本院教师的科研成果,拓展学生视野,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学院所有资源对本科生开放,并提供必要经费支持。从大一起,通过师生互选,遴选部分优秀本科生进入教授团队,和团队研究生一起从事前沿研究工作,为将来从事科研打下良好基础。近年来,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全国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全国银奖1项、铜奖3项,省特等奖、一等奖若干,走在了全省高校的前列;在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

文章来源:《生命科学》 网址: http://www.smkxzz.cn/zonghexinwen/2022/0518/1256.html



上一篇:AI如何在「生命科学」领域发光?
下一篇:人类的认知,或很难理解那些未被科学证明的外

生命科学投稿 | 生命科学编辑部| 生命科学版面费 | 生命科学论文发表 | 生命科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生命科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