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认为100%存在生命?距地仅20光年的格利泽

来源:生命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5-2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公布格利泽581g之前,科学家们就做了大量的观测工作,在将它公布于众后,有更多的科学家加入到了对它的研究工作当中。 随着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加入到格利泽581g的研究,也伴随着

在公布格利泽581g之前,科学家们就做了大量的观测工作,在将它公布于众后,有更多的科学家加入到了对它的研究工作当中。随着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加入到格利泽581g的研究,也伴随着观测设备的升级和研究的深入,逐渐出现了两种完全对立的思想。

科学家经过大量观测和分析也无法确定是否存在炽热的内核和氧气。根据相关专家的分析,格利泽581g的年龄要比地球大得多,它已经度过了“壮年期”,现在已经处于“老年期”,所以无法确定其是否存在像地球一样活跃的内核。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呢?其实这还是受限于对于行星的探测技术。

但是另一种对立思想却认为格利泽581g行星根本不存在。他们通过HARPS光谱仪的观测数据得出了令人吃惊的结论,这些科学家们认为红矮星格利泽581应该只有5颗行星,第6颗的格利泽581g根本不可能存在。

这颗行星的发现为人类在寻找外星生命和类地行星的道路上又增添了一把火,让人们看到了前进的方向,坚定了继续前进的动力。在没有发现格利泽581g之前,人们对于类地行星的观测还是处于少量观测的试验阶段,其实也很难抱有信心。

但是,如此靠近恒星的距离也让格利泽581g有一个与地球显著不同的特点。

再者,格利泽581g可能存在比较理想的温度。地球距离太阳1.5亿公里,这样的距离才让地球上的温度刚刚适宜生命生存。然而,格利泽581g距离其围绕的恒星格利泽581只有900多万公里,如果这是它与太阳的距离,那么它一定是受到太阳剧烈的炙烤。

格利泽581g与它的恒星距离过近导致其被恒星“牢牢吸引住”,形成潮汐锁定,这也就导致它的昼夜分布是固定的。格利泽581g与其恒星的关系就像地球与月亮的关系,因为过近的距离让格利泽581g只有一面可以接受到恒星的照射,只能永远保持着一半黑夜,一半白天的情形。

那么,被誉为最像地球的类地行星、第二地球的格利泽581g与地球到底有多么相似?

他们给出的理由是因为前五颗行星围绕红矮星格利泽的公转周期分别为3、5、13、67和400天, 然而据观测格利泽581g的公转周期却为36天。这严重违背了开普勒定律——距离恒星越近,公转周期就越短。所以,格利泽581g的公转速度应该比第五颗行星的公转速度要慢。

首先,格利泽581g的直径和质量还是与地球比较相似的。格利泽581g的直径大约为地球的1.2-1.4倍,整个星球的密度大致与地球相当,但是它的质量却是地球的3-4倍,这说明它的重力加速度要大于地球,这就意味着同样质量的物体在格利泽581g上受到的重力会更大,正常人在格利泽581g可能会面临“走路难”的问题。

但是格利泽581已经衰败成暗淡的红矮星,不再有剧烈的运动,所以它散发的热量可能刚好满足格利泽581g的需求,同时,它所具有的厚实大气也起到了一定保护作用,据相关专家推测,格利泽581g的温度大约-37℃到-12℃之间。

自从1609年伽利略发明望远镜观察天空以来,人们对于整个宇宙的探索从未停止过。虽然也发现了许多诸如开普勒186F、开普勒22B的宜居星球,但是外星生命真正存在证据至今尚未发现。

其次,格利泽581g拥有比地球更加厚实的大气层。因为格利泽581g的重力加速大更大,就可以吸引更加厚实的大气层,这就意味着它拥有一个完整的大气层,一个完整且厚实的大气层可以阻挡来自恒星的紫外线和各种宇宙射线,为地表存在的生物加一层“保护膜”。但是更加厚实的大气层也会因为吸收更多地表的热辐射使得温室效应加剧。

然而早在2010年,科学家就曾一反常态地公开表示,有一颗星球有接近100%的概率存在生命,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格利泽581g是一颗系外行星,距离地球的距离仅仅为20.5光年,它围绕天秤座的红矮星格利泽581运动,因此被科学家们命名为格利泽581g,它也是科学家们在格利泽星系发现的第六颗行星。同时,它也被科学家们赋予“众望”,它极有可能成为近年来发现的与地球最为相似的类地行星。

2022年5月17日,美国召开了关于UFO 的听证会,这也是近五十年来,美国首次公开谈论外星生命的问题,这次听证会又引发了人们对于外星生命的激烈讨论。

科学家做出大胆预测的这颗行星就是格利泽581g星球。

文章来源:《生命科学》 网址: http://www.smkxzz.cn/zonghexinwen/2022/0524/1264.html



上一篇:人类的认知,或很难理解那些未被科学证明的外
下一篇:CBRE:北京三大医药与生命科学产业集群加速布局

生命科学投稿 | 生命科学编辑部| 生命科学版面费 | 生命科学论文发表 | 生命科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生命科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